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
#
#
SHU-TE UNIVERSITY 學術、知性、快樂、希望

校史簡述

樹德科技大學由張佩玉、嚴超、李福芃三位睿智長者創辦,迭經22位熱心教育賢士贊助,旋於民國83年9月成立籌備處,特聘請朱元祥博士任籌備主任,爰於民國86年奉准設校招生,並復於民國89年8月1日起奉教育部核准正式改名為樹德科技大學。

本校秉持著「學術、知性、快樂、希望」的校訓,以多元、整合、開放的經營理念,營造自主發展的學習環境,建立互重自律的校園生活;藉以培養兼具人文與科技、組織領導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專業人才,落實現代大學理論與實務之平衡發展。

學校願景、學校定位、治學目標

學校願景

本校的願景為接軌國際,鏈結產業,實現知能創價及永續發展之教學型大學。

學校定位

依據治校理念及學校既有之績效成果,將學校定位:以學生為主、教學為要、實務為重、產研為本,就業實務應用為導向之科技大學。


治學目標

落實學術、知性、快樂、希望的校訓,營造具優質化、多元化、國際化、特色化及永續發展之學習環境,培育術德兼備務實與創新兼具之新世代優質產業人才。

學院、系與研究所


目前全校設有管理、資訊、設計、應用社會及通識教育等5個學院,包含:1個博士班、9個碩士班、11個碩士在職專班、23個系、1個學位學程。 學制分為研究所、四年制大學部、二年制進修部及二專進修部。學術單位設置對應到社會潮流與生活應用兩者,提供更多升學、進修的管道和機會。

管理學院

經營管理研究所、會展管理與貿易行銷碩士學位學程、企業管理系、金融管理系(所)、會展行銷與活動管理系、休閒與觀光管理系、流通管理系、休閒遊憩與運動管理系、行銷管理系、餐旅與烘焙管理系、國際經營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資訊學院

資訊管理系(所)、資訊工程系(所)、電腦與通訊系(所)。

設計學院

設計創新與經營研究所、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室內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流行設計系、生活產品設計系、動畫與遊戲設計系、表演藝術系、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美髮設計與經營系。

應用社會學院

應用外語系、兒童與家庭服務系(所)、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班)、社會工作系。

通識教育學院

語文組、人文組、藝術組、社會科學組、自然科學組、生活通識組、資訊組。

校長

王昭雄

校長

  • 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博士
  • 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 工業技術研究所碩士
  • 私立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系

經歷

  • 副校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教務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教學與學習資源中心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金融系系主任| 樹德科技大學
  • 企管系系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工管系系主任 | 和春技術學院

專長

  • 組織行為
  • 服務管理
  • 消費行為
  • 金融資訊
  • 行銷研究
校長王昭雄

副校長

郭輝明

副校長

  • 行銷管理系 副教授

經歷

  • 教學與學習資源中心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教務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副教務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系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管理學院院長 | 樹德科技大學

專長

  • 物流管理、倉儲管理、 人因工程
副校長郭輝明

副校長

蘇中和

副校長

  • 設計學院院長
  • 動畫與遊戲設計系 主任

經歷

  • 設計學院院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應用設計研究所所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動畫與遊戲設計系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電競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專長

  • 設計研究方法、設計理論與教育、互動多媒體展示設計,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設計、數位媒體行銷、設計企畫與管理方法、遊戲化學習設計
副校長蘇中和

副校長

陳璽煌

副校長

  • 資訊工程系 特聘教授 兼 資訊學院 院長 與 副校長

經歷

  • 電算中心主任 兼 圖書館館長 | 樹德科技大學
  • 車載資通訊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 樹德科技大學
  • 資訊工程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 樹德科技大學

專長

  • 嵌入式系統實作、車用電子、車用網路、車上診斷系統
副校長陳璽煌

特色

  • 安心經濟補助,提供多項獎助學金申請;多元的生活輔導服務,從食衣住行輔導學生;辦理豐富主題教育活動,落實全校教職員工生之品德教育。
  • 社團活動多元活潑,社團空間寬敞舒適,不論社團或學生自治組織皆獲全國評鑑亮麗成績,且鼓勵學生取得社團經營專業證照,將社團經歷轉為競爭力。
  • 本校以「志工大學」為願景,透過服務課程輔導每位學生獲得國家級志願服務紀錄冊,更透過多元社區服務建構學生的服 務行動力、專業實踐力及關懷利他力。
  • 提升校園安全防護機制,購置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並持續辦理及輔導師生考取「初級急救員」、「基本救命術」等相關專業證書或證照。
  • 建構三級預防輔導網絡及友善的特殊教育體制:透過心理諮商及各項輔導活動,促進師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提供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個別化支持服務,提升在學適應與全人發展。
  • 協助僑外陸生儘速適應校園生活,融入臺灣學生友誼並能快樂學習。藉由多元、與創新的宿舍學習角落活動,擴展延伸課外學習,營造溫馨的宿舍文化。
  • 發展校園多元文化特色,整合校內、外資源,落實及服務原住民學生之生活及課業輔導工作,提升學生在校生活適應及課業學習成效,支持並引導原住民族發揮多元智慧及天分,善盡原住民族族群責任,以達到原住民族學生高度自我實現並落實全民原教。
  • 採以學生為主體,從招生、入學、修業至畢業的入學管理模式。
  • 以外部環境變遷及產業職能需求為導向發展,推動多元實務應用課程。各系實施職能專業學程、專題製作或校外實習課程,培育學生專業能力。
  • 學生選課彈性自主。
  • 參與各項教學計畫,提供跨校資源共享。
  • 導入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強化產學實務之連結,培育具有產業實作能力及就業力之優質專業人才。
  • 本校與百餘所學校簽訂學術合作協議,創造多元文化校園,開拓學生國際視野及提昇國際競爭力。
  • 推動境外移地教學及學習課程,拓展學生全球化視野,增進國際學術交流經驗,並與跨校計畫合作。
  • 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承辦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業務及辦理即測即評及發證技術士技能檢定考試服務。為使同學畢業後能於職場發揮所長,職發中心結合職涯系列講座、學生校外實習、證照輔導等方式,讓學生能完全融入優質多元的學習環境;並於畢業後推動校友關懷服務與相關滿意度調查等事宜。
  • 亞洲第一所「性學研究中心」及「人類性學研究所」。
  • 設菁英培育「校園設計師」(校園之星)模組課程,推動「跨文化創新與國際接軌」計畫培育具知識創新與國際接軌人才。啟動「微型創業與實踐」模組課程,提供學生最後一哩學程,習得創意產業微型創業專業知能。
  • 資訊學院秉持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承諾,開發了具有發明專利認證的「循環式教學法」,用以培養學生的程式設計核心能力。透過嚴謹的教學品質控管,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個別化的學習歷程以及高品質的教學服務。以實踐本學院對學術品質與學生發展的持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