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览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网页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时,请开啟瀏览器JavaScript状态

跳到主要內容
#
#
#
SHU-TE UNIVERSITY 学术、知性、快乐、希望

校史简述

树德科技大学由张佩玉、严超、李福芃叁位睿智长者创办,迭经22位热心教育贤士赞助,旋於民国83年9月成立筹备处,特聘请朱元祥博士任筹备主任,爰於民国86年奉准设校招生,并復於民国89年8月1日起奉教育部核准正式改名為树德科技大学。

本校秉持着「学术、知性、快乐、希望」的校训,以多元、整合、开放的经营理念,营造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建立互重自律的校园生活;藉以培养兼具人文与科技、组织领导与问题解决能力的专业人才,落实现代大学理论与实务之平衡发展。

学校愿景、学校定位、治学目标

学校愿景

本校的愿景為接轨国际,链结產业,实现知能创价及永续发展之教学型大学。

学校定位

依据治校理念及学校既有之绩效成果,将学校定位:以学生為主、教学為要、实务為重、產研為本,就业实务应用為导向之科技大学。


治学目标

落实学术、知性、快乐、希望的校训,营造具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特色化及永续发展之学习环境,培育术德兼备务实与创新兼具之新世代优质產业人才。

学院、系与研究所


目前全校设有管理、资讯、设计、应用社会及通识教育等5个学院,包含:1个博士班、9个硕士班、11个硕士在职专班、23个系、1个学位学程。 学制分為研究所、四年制大学部、二年制进修部及二专进修部。学术单位设置对应到社会潮流与生活应用两者,提供更多升学、进修的管道和机会。

管理学院

经营管理研究所、会展管理与贸易行销硕士学位学程、企业管理系、金融管理系(所)、会展行销与活动管理系、休闲与观光管理系、流通管理系、休闲游憩与运动管理系、行销管理系、餐旅与烘焙管理系、国际经营管理全英语学士学位学程。


资讯学院

资讯管理系(所)、资讯工程系(所)、电脑与通讯系(所)。

设计学院

设计创新与经营研究所、建筑与室内设计研究所、室内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流行设计系、生活產品设计系、动画与游戏设计系、表演艺术系、艺术管理与艺术经纪系、电子竞技与电脑娱乐科学系、美发设计与经营系。

应用社会学院

应用外语系、儿童与家庭服务系(所)、人类性学研究所(博士班)、社会工作系。

通识教育学院

语文组、人文组、艺术组、社会科学组、自然科学组、生活通识组、资讯组。

校长

王昭雄

校长

  • 国立中山大学 企业管理学系博士
  • 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 工业技术研究所硕士
  • 私立逢甲大学交通工程与管理系

经歷

  • 副校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教务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金融系系主任| 树德科技大学
  • 企管系系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工管系系主任 | 和春技术学院

专长

  • 组织行為
  • 服务管理
  • 消费行為
  • 金融资讯
  • 行销研究
校长王昭雄

副校长

郭辉明

副校长

  • 行销管理系 副教授

经歷

  • 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教务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副教务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系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管理学院院长 | 树德科技大学

专长

  • 物流管理、仓储管理、 人因工程
副校长郭辉明

副校长

苏中和

副校长

  • 设计学院院长
  • 动画与游戏设计系 主任

经歷

  • 设计学院院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应用设计研究所所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电子竞技与电脑娱乐科学系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动画与游戏设计系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电竞產业管理学士学位学程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专长

  • 设计研究方法、设计理论与教育、互动多媒体展示设计,虚拟实境与扩增实境设计、数位媒体行销、设计企画与管理方法、游戏化学习设计
副校长苏中和

副校长

陈璽煌

副校长

  • 资讯工程系 特聘教授 兼 资讯学院 院长 与 副校长

经歷

  • 电算中心主任 兼 图书馆馆长 | 树德科技大学
  • 车载资通讯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 树德科技大学
  • 资讯工程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 树德科技大学

专长

  • 嵌入式系统实作、车用电子、车用网路、车上诊断系统
副校长陈璽煌

特色

  • 安心经济补助,提供多项奖助学金申请;多元的生活辅导服务,从食衣住行辅导学生;办理丰富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全校教职员工生之品德教育。
  • 社团活动多元活泼,社团空间宽敞舒适,不论社团或学生自治组织皆获全国评鑑亮丽成绩,且鼓励学生取得社团经营专业证照,将社团经歷转為竞争力。
  • 本校以「志工大学」為愿景,透过服务课程辅导每位学生获得国家级志愿服务纪录册,更透过多元社区服务建构学生的服 务行动力、专业实践力及关怀利他力。
  • 提升校园安全防护机制,购置自动体外心臟除颤器(AED),并持续办理及辅导师生考取「初级急救员」、「基本救命术」等相关专业证书或证照。
  • 建构叁级预防辅导网络及友善的特殊教育体制:透过心理諮商及各项辅导活动,促进师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提供特殊教育需求学生个别化支持服务,提升在学适应与全人发展。
  • 协助侨外陆生尽速适应校园生活,融入臺湾学生友谊并能快乐学习。藉由多元、与创新的宿舍学习角落活动,扩展延伸课外学习,营造温馨的宿舍文化。
  • 发展校园多元文化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落实及服务原住民学生之生活及课业辅导工作,提升学生在校生活适应及课业学习成效,支持并引导原住民族发挥多元智慧及天分,善尽原住民族族群责任,以达到原住民族学生高度自我实现并落实全民原教。
  • 採以学生為主体,从招生、入学、修业至毕业的入学管理模式。
  • 以外部环境变迁及產业职能需求為导向发展,推动多元实务应用课程。各系实施职能专业学程、专题制作或校外实习课程,培育学生专业能力。
  • 学生选课弹性自主。
  • 参与各项教学计画,提供跨校资源共享。
  • 导入业界专家协同教学,强化產学实务之连结,培育具有產业实作能力及就业力之优质专业人才。
  • 本校与百餘所学校签订学术合作协议,创造多元文化校园,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及提昇国际竞争力。
  • 推动境外移地教学及学习课程,拓展学生全球化视野,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并与跨校计画合作。
  •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承办全国技术士技能检定业务及办理即测即评及发证技术士技能检定考试服务。為使同学毕业后能於职场发挥所长,职发中心结合职涯系列讲座、学生校外实习、证照辅导等方式,让学生能完全融入优质多元的学习环境;并於毕业后推动校友关怀服务与相关满意度调查等事宜。
  • 亚洲第一所「性学研究中心」及「人类性学研究所」。
  • 设菁英培育「校园设计师」(校园之星)模组课程,推动「跨文化创新与国际接轨」计画培育具知识创新与国际接轨人才。啟动「微型创业与实践」模组课程,提供学生最后一哩学程,习得创意產业微型创业专业知能。
  • 资讯学院秉持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承诺,开发了具有发明专利认证的「循环式教学法」,用以培养学生的程式设计核心能力。透过严谨的教学品质控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个别化的学习歷程以及高品质的教学服务。以实践本学院对学术品质与学生发展的持续追求。